close

F6E7D637-583B-4512-84DB-F690D84B9917.jpeg

 

堅強獨立不一定好

 

獨立堅強縱使很好,但因為一些缺點,讓我過去幾年來不斷提醒並調整自己。

 

獨立堅強的人總是不太跟人訴苦,一部分因為愛面子、一部分賭氣或消極覺得反正講了也用、還有一大部分來自「自己想辦法比較快」、「不用聽別人比較簡單」、「靠自己就不會給人添麻煩」!

 

久而久之,我訴苦的對象變很少,先生、爸媽與少數幾個好友之外,在其他人面前大多講不出口,同樣的也很少找人幫忙,一開始理由如同上面所描述,但多年下來習慣靠自己面對生活挑戰,最後反而不知道苦在那裡?

 

這跟過去生活經驗有關。

 

二十幾年來,我前後住過三個國家,目前定居在第四個國家十幾年,待在熟悉人事物身邊時間總是太短,面對不同環境下依靠自己次數又太長,多年下來我已經逐漸忘記「找人幫忙」是什麼感覺?當然不表示我的人生總是順遂,但練就一身「自我保護」的銅牆鐵壁之後,讓我總習慣超前部署、甚至超超前部署,任何大小事情都先預想三個(或以上)可行備案,唯有如此,才能讓我稍微喘一口氣,放心享受當下生活。

 

例如發生意外事件時,我第一反應一定先立刻想「接下來要如何面對(盡量找出三個備案)」,最後最後….非常最後才是「天啊!我好可憐~這件事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」,甚至有很多很多時候,我連想要釋放情緒的念頭都沒有。

 

雖不至於如上戰場般戰戰兢兢,但腦中的「教戰守則」也總是準備齊全,有時候心情不好時,我也習慣將「心情不好」的自己切成兩半,允許一半的我「心情很糟」,另一半則努力翻閱教戰守則來「想辦法解決」。

 

但最近一兩年,我卻逐漸改變想法,因為以下限制。

 

一、生存機制變強,但同理心變少。

 

雖然獨立堅強能幫助適應力及抗壓性,但當別人跟我訴苦時,往往無法先同理對方的心情,而是更想找出辦法解決。但很多人遇到挫折困境時,大部分都早已知道「解決方法」是什麼,但卡在當下情緒很滿、心情很亂,需要先將情緒完整釋放後,才有餘力去做,不管發生什麼事,「傾聽」絕對比「想辦法」來的重要太多。

 

因此這幾年來,我都會隨時提醒自己傾聽別人、傾聽自己,不要遇到困難就只找方法解決,就像醫生只管開藥醫病,卻沒有徹底了解發病原因與醫藥歷史一樣,效果不僅有限、更治標不治本。

 

二、習慣壓抑情緒,反而不懂找人幫忙。

 

即使習慣超前部署之下,生活一定有需要別人地方,尤其人類是群居動物,允許別人幫忙也是一個讓別人表達關心的方式,「一切自己來」同樣也傳達「不要干涉我」的訊息,更何況當真需要別人幫忙時,不習之下更難開口,每一件事都需要眾人的力量,獨立堅強不代表不需要別人!

 

三、大腦過於掌控情緒,感受不到其他面向。

 

簡單來說不希望自己性格變得「單一平面」,缺乏探索其他個性的可能性。獨立堅強縱使很好,但也讓自己變得侷限,就像習慣走同一條路上班,即使迅速便捷,但也少了繞道的趣味、更可能錯過欣賞其他風景的好機會。

 

因為隨著對自己好奇心越來越多、加上想起的前世內容也越來越豐富,我看到許多跟今生完全不同的「其他樣貌」,它們既然還在記憶中、代表都仍在我的個性裡,幫助我更同理共感發生周遭的一切感受,讓自己學習在自己面前放鬆情緒、在別人面前訴苦、聆聽別人的心聲,在人與人相處間看到流轉的愛,在內心理性與感性間找到平衡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