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83F14F85-DA4D-4B02-9B52-A41054992163.jpeg

 

比較愛誰

 

「我比較愛他勝過愛你」!

 

當我們把「愛」當成「物質」時,我們很容易做出選擇,但若把愛當成愛本身,它就失去選擇性。

 

「你比較喜歡爸爸還是媽媽」?這是從小常聽長輩們用逗弄口吻問小孩的話,但我成為媽媽之後,我從未用這一個問題藉由困擾孩子來娛樂自己,生了老二之後,老大與老二之間,我們也不做任何比較,直到最近有一天,九歲老大出乎意料跑來問我:

 

「你比較愛妹妹還是愛我」?

 

我好奇她為何對這一個問題感興趣?她說學校上課討論到家人之間的愛,老師要他們相互討論父母對待子女的愛與表達方式,大家開始討論起父母究竟比較愛誰?因此她好奇我的答案。我老實回答:「我不知道」,她覺得不可思議又追問:「你不是應該說『一樣愛』或『都很愛』嗎」?

 

我說:

「我沒辦法說出任何答案,因為我從未去比較你們兩人,若我說出任何一個答案的話,那表示我曾把你們放在天秤兩端認真比較過,但這是從來沒有的,這一個答案是說謊,而我不能對你們說謊,這樣你們就會開始學我,所以我只能老實說『我不知道』」。

 

老大不理解再問「那你現在去試著比較看看,到底你愛妹妹還是愛我多」?

 

我說:「當一份愛已經如此巨大又重要時,我又怎麼比較得了?就像我回答不了我比較愛頭腦或心臟一樣?你可以回答得了你比較愛爸爸或媽媽嗎」?老大認真思考一會兒,似乎有點理解了,但又問「那為何老師會說『都一樣』」?

 

我說「因為老師沒有把愛當成『愛本身』來看」。

 

會「比較」來自選擇的需求,不需要選擇之下,我們很少會主動想去比較。有些人當了父母之後,會覺得另一半比孩子來得重要;結婚後會認為自己父母把公婆重要;或目前的交往對象比前一任來得好/壞等等,唯有把「愛」跳脫愛本身,當成一個「物質」看待,我們才有可能做出比較與選擇,而做選擇的同時,我們也需要把心壓縮、腦變小才能擠出答案,但若把心放鬆、腦放寬,我們會看到愛本身根本無法選擇,甚至連「一樣愛」的答案都說不出來。

 

任何形式的「比較」只適用於「選擇」,無需選擇、甚至無從選擇時,才是真實感受到愛與自由的開始!

 

孩子無法選擇父母/養育者,每一個孩子一生下來就毫無保留愛著養育他們的人,除非後來發現養育者帶來的只是枷鎖與操控,那也是憤怒於養育者的「行為」,但依然消除不了對他們的「愛」,你可以恨你的父母、甚至選擇離開他們的操控活出專屬自己的人生,但那一份愛本身並不會消失,即使身體離開了,心裡的愛卻很難抹去。

 

如同要我們選擇比較喜歡海洋或高山時?這一個問題本身就是在「磨損」這兩者的美,因為它們不再只是「美」本身,而是被放在天秤兩端的僵硬物體而已,但若我們意識到高山與海洋的美本身,已經輝煌到根本無法比較時,這兩者的美麗恆久將立即充滿全身,它們的美瞬間融化成為我們肉體的一部分,我們也幻化成它們巨大美麗的一份子。

 

除非必要,不然無需刻意將心壓縮、腦變小,把一個個身邊喜愛人事物,一一變成乏味的「物體」來比較。心能裝入無邊無際的愛、腦能記憶無窮無盡的美!很多社會意識都是在逼迫我們作比較,哪一種工作比較好、哪一邊政治比較正確、哪一個宗教比較偉大?若擇讓社會意識來決定我們的人生與快樂,乍看是一件輕鬆且無需思考的一條路,而且路上的應援幫手會很多,因為大部分人們都在做同一件事、擁有同一種抱怨與掙扎、嚮往同一種成功與喜悅。

 

但長期來看,我們的心也被我們壓的很小、腦被壓得很窄,我們錯過好多好多「無從選擇」下更浩瀚無垠的美與自由。

 

任何需要選擇的當下,都代表同步失去一部分自由,我們的自由往往不是被他人剝奪、而是被自己的選擇所遺棄。

 

愛本身無從選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