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7A900A0C-2D65-4B8B-AD60-11AD7A2CF360.jpeg

 

最虧欠自己的事

 

人生中最虧欠自己的兩個字!

 

「如果難受時,就想一想快樂的事情」曾看到一位心理醫師在專訪中建議。

 

我不懂,難受與快樂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?為何想一想快樂的事情可以減少恐懼?或許它能產生「止痛藥」效果,但卻無法根絕難過原因。

 

「難受時,好好分析難受原因」這一個說法也很奇怪,一個難過的人理應很難靜下心來理性分析自己,即使真的分析,最終也容易落入情緒更低落、或者更責備自己的心態中,因為任何程度的「分析」,都來自想找到「解決辦法」的渴望,而「做些什麼」是唯一讓渴望成真的方法,如果不能將「難受感」解除,那就只能藉由罵自己、或罵別人的做法來達成渴望,提醒自己下一次遇到同樣事情要更小心,才不會又重蹈覆徹。

 

但下一次是何時?這一次都很難避免,為何認為下一次會不一樣?

而且,現在是現在、未來是未來,為何兩者要被攪和在一起?

 

難過時為何要去找「解決辦法」?因為難過實在太難受,所以解決辦法可以讓自己跳脫難過、重新找到希望?但「希望」並不存在於解決辦法中,因為希望本來就無法解決眼前問題,就像孩子跌倒了很痛所以嚎啕大哭,但父母買了防護具並告訴他「只要穿上防護具後,以後跌到就不痛了」,但孩子當下來是很痛,防護具並無法解決眼前問題不是嗎?

 

還有人說「難受時,要懂得接受並擁抱當下自己」的說法也有點奇怪?很痛是一個不舒服的感覺,每一個人都自然會想「遠離疼痛」,我們又要如何去「接受」它呢?

 

因此到底要怎麼做呢?

 

難過時就專心好好難過就好了,其他的真的不要想太多,想太多時就「不要理它」。

 

「為何總是針對我?為何又是我?」的受害者情結升起時,看到它但「不要理它」。

「這件事教會我以後要更小心」的解決者情結升起時,看到它但「不要理它」。

「因為幼年原生家庭因素,導致我容易自卑」的分析者情結升起時,看到它但「不要理它」。

「擁抱內心的哭泣小孩,我值得被愛」的安慰者情結升起時,看到它但「不要理它」。

 

不要讓任何情節來「分心」當下的感受,因為每一個分心都會讓當下情緒被壓抑,我們就是受傷、不開心、很挫折,「難道這樣也不行嗎」?

 

我們最虧欠自己的就是「時間」。

 

我們努力往自己渴望的金錢、面子、美貌、成就感等道路奮力邁進,但卻不願意給自己「時間」好好感受,因為擔心會「浪費時間」。

 

因為擔心而心情變急躁,頭腦配合反應而開始「想太多」,跟主題無關的「情節」,在內心接續上演,批判責備、自卑委屈、預防治療的說詞接續出現,然後自以為找到解決辦法之後會「好一些」,殊不知從頭到尾根本沒有「問題」存在,只有一連串慌張短暫的「舒緩疼痛」過程而已。

 

心情難受可能來自聽到某一句話、做錯某一件事、發生某一件討厭事情,給自己充足時間來消化它。

 

上星期在工作上,我莫名其妙被督導大聲指責了幾句,用「莫名其妙」來形容因為一直到現在,我依然不清楚真正原因為何?當下心情很委屈,然後內心一堆「情節」開始上演,我看到後也一一將它們踢走,並告訴自己我有非常充裕時間,可以對督導生氣一個月,然後令我「失望」的是,過了一陣子我就好多了,甚至可以跟督導又說說笑笑起來。

 

隔兩天,依然在工作上,我犯了一件很蠢的錯,帶給同一個督導一些麻煩,當時內心很沮喪自責,然後告訴自己,慢慢來,我又給自己一個月時間好好討厭自己,結果又過沒多久我就好多了。

 

而當然,若一個月後依然很氣,我十分樂意將時間延後到一年,提醒自己,我多的是「時間」給自己,所以慢慢來就好!

 

朋友聽了不認同,他哥哥光找工作找了兩年,在家當啃老族一天到晚只會打電動,他也「太願意」給自己時間了吧?我說「哥哥可能太急著想找『完美』的工作,但發現自己『太不完美』而自卑不願意面對現實」,其實願意給自己時間的人,會懶得「逃避」自己。

 

朋友又說「生命明明短暫,哪來那麼多時間,突如其來的疫情,讓不少人毫無預警的死亡,又怎能不著急呢?」其實生命長短跟真實歲數一點關係也沒有,一個二十歲死亡與九十歲死亡的人都一樣,都是結束生命狀態,幾歲死亡的不同點永遠只對生者、卻不是死者而言。

 

只要活著就不想虧欠,把時間都給自己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