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42AF966E-DDC6-4F68-A158-AE82B76B3ECC.jpeg

 

夢想與現實可以畫上等號.....吧?

 

 

Andrew是一個會計師,當初選這一份工作來自薪水不錯、工作穩定,但老實說跟他興趣比起來,工作本身有點無趣,他的興趣是彈鋼琴,從小學鋼琴讓他不僅彈了一手好琴,甚至還能即興做些曲子來自娛娛人,但若將彈琴當職業就顯得太困難,世界上又有幾個傑出鋼琴家呢?

 

但好幾年下來,他對查稅工作越來越生厭,工作之餘參加了幾場業餘鋼琴比賽還贏得獎金,他開始思索是否要該把工作辭掉,專心往鋼琴發展,但又覺得放棄穩定收入很可惜,而且兩個小孩都還小,但自己又常感慨,難道一生只能困在一個不感興趣、只為了賺錢的工作嗎?他覺得很徬徨,但卻鼓不起勇氣追隨夢想,放棄眼前一切。

 

同樣故事,不同選擇,一樣擔憂。

 

Tony是一個鋼琴家,從小學鋼琴讓他不僅彈了一手好琴,甚至還在不少鋼琴比賽中贏得獎金,大學畢業後他也順利簽入一家唱片公司,但發行第一張專輯的銷售成績卻不如預期,公司開始期待他能跑更多宣傳,並兼顧參加各大國際比賽來拓展知名度,雖然他能了解公司立場,但可能壓力太大,他最近一次大型比賽中失常只得了第三名。

 

他思索著,當初父母擔心走鋼琴這一條路不容易,曾建議他跟父親一樣當一名會計師,閒暇之餘來玩一玩鋼琴就好,為了讓父母安心,他也真努力考到會計師執照,但從未接觸過相關工作,隨著年紀越來越大,他開始擔心當年執意走鋼琴這條路對不對?小時候一起長大的朋友們,大部分都有穩定工作並結婚生子。只有他依然一個人在人生道路上徬徨,但卻鼓不起勇氣放棄一切,改選另外一條道路走。

 

在舊有認知中,夢想與現實似乎是兩條平行線,不管選擇哪一條路,勢必得先放棄另一條才行,但真的只有兩條路嗎?還有,我們認為的「成功」到底是什麼?

 

有一部韓劇叫「你喜歡布拉姆斯嗎」,女主角是一位熱愛小提琴的人、但她不像一般音樂人從小就知道自己志願,而是高中時接觸小提琴才深深愛上,所以沒有唸過音樂班的底子,雖然畢業後在一般公司工作一陣子,但仍心心念念小提琴,因而鼓起勇氣放棄工作,好不容易考上大學音樂系就讀,卻發現跟其他同學比起來,自己實力實在差太多了,發現原來自己沒有潛能而感到十分沮喪。

 

中間經過很多心理轉折(劇情也有點拖沓),但我卻很喜歡最後的結局,最後女主角從以前公司學得的文書經驗中,再加上自己曾追求音樂的心境,最後成為為其他音樂家開辦演奏會的專業經紀人,她仍在深愛的音樂領域中,但只是換了個角度化夢想為實際,實現專屬於她的「成功」。

 

為何我們不能在夢想與實際中「雙贏」?因為我們被自己所設定的「成功唯一樣貌」給侷限住,或者說,我們被世俗眼光的成功定義給侷限住,而被蒙蔽雙眼、灰心喪志。

 

我有一個朋友是一個天生光行者,他從小就有一份濃厚「幫助世界」的志向,他試圖透過捐款、做志工、幫鄰里舉辦活動等方式進行,但總覺得心裡空虛、填滿不了內心的責任感。我問他要怎麼做才足夠?他舉了世界不少知名慈善家、無國界醫生、到前線幫助戰區難民的活動為例子,反觀自己每天朝九晚五、困在一堆行銷數據、為那些有錢人賺更多錢等沒有意義的工作裡感到沮喪,但他又需要穩定工作來照顧年邁父母,他覺得每天都在浪費生命。

 

我不懂的問他說:「如果你無法珍惜每天生活,你又怎能確定有一天終於做到心中『有意義工作』時會懂得珍惜?」對生命的「珍惜感謝」不是夢想成真時才會出現,而是要從每天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養成感謝習慣做起,我問他說,如果他隔天工作時改變心態,是否會更有熱誠去幫助周圍同事、更願意解決工作難題、更能增加工作效率?並帶給周圍同事客戶一個相對比較快樂的一天呢?

 

然後這些同事客戶們因為心情不錯,他們也可能會對自己身邊的同事家人們更有耐性,而這一份善意不就一點一滴、就像水波紋般一環又一環被擴展出去,影響越來越多人,這難道不是「幫助世界」嗎?我們每天財米油鹽的生活不也是「世界」一部分嗎?而且因為我們身處其中,所以對我們來說是「最重要」的世界不是嗎?

 

即使同一個夢想,卻有太多太多不同方式可以達成,即使「命中註定」的伴侶、工作、志業等往往都「不只一個」(其實有非常多個),我們人生沒那麼無趣死板,換個方式去做去想,夢想與現實當然可以雙贏,如果Andrew去考鋼琴師執照,在工作之餘從教鋼琴做起呢?或者Tony嘗試從兼職會計師做做看。

 

最終不敢去嘗試不是因為缺乏勇氣,會不會只是擔心自己若做不好很丟臉呢?現實沒那麼多無奈、夢想也沒那麼遙遠,但若我們堅持生命只有一種樣貌的話,一切都只會離我們越來越遠!

 

夢想與現實真是兩條平行線嗎?只要願意拐個彎,彼此就能找到交集了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