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8FAC74BA-014A-4683-B219-3D73CE1A5BF7.jpeg

 

不准你變好

 

有一些幫助來自不准你變好的同情心。

 

有一個認識的朋友,幾年前因為丈夫外遇,結束了十幾年的婚姻,但因為沒有經濟能力,所以兩個小孩都歸給了先生,當時身心重創的她,選擇一個人去國外旅遊散心,結果幾個月後意外挺著大肚子回來,家人朋友問她孩子的父親,她都不回答只說會自己撫養。

 

那段剛回國的日子很辛苦,因為孩子還小,她又要重新踏入職場,付不起保母費而只能到處拜託朋友幫忙照顧小孩,努力辛苦了兩三年,她終於從一家珠寶店的銷售小姐,一開始接手別人不想做的週末晚班開始,因為業績越做越好,而慢慢當上經理,她也終於有能力雇用保母,而不再需要將孩子到處請託。然後又過了幾年,當年在國外認識的小孩父親居然跑來找她,最後一家人如戲劇般重逢,並在去年結婚目前又懷孕了。

 

明明是幾年前的事了,但每次只要聽到當年幫過她的人提起,雖然那些朋友們表面讚揚她很努力,但仍免不了又再提及她當年未婚生子有多傻、需要幫忙有多可憐、自己願意伸出援手有多好心,即使朋友現在經濟穩定、一家人也重逢、甚至跟前夫關係也好一些,但她在那些人眼中永遠是「一不小心就會闖禍、不夠理智感情用事」的人。

 

當年因同情而伸出援手,一開始是出於好意幫忙,但當對方終於有能力獨立時,就像壞掉的收音機一樣,只能不斷重複自己當時有多好心、對方當時狀況有多糟、未來可能出包機率有多大等,因為必須透過不斷重複,才能提醒自己過去的偉大價值。

 

幫助人究竟是為了別人、還是為了自己、還是透過別人來證明自我價值?

 

我剛搬來加拿大時,曾有兩年半左右在一家醫院做志工,每一次工作時,都會跟其他志工被分配四人一組一起工作,兩年半來,透過跟不少各年齡層與不同個性的人聊天後發現,通常能一起工作愉快的夥伴,大多是清楚知道自己做志工的原因是「為了自己」,例如:為了學校學分(醫學系學生)、或想要認識加拿大生活與交朋友(新移民=我)、或無聊打發時間(退休或不上班的人)等等。

 

而往往不容易相處、工作上抱怨也多的人,大都是抱持「為了別人、想幫助別人」的心情而來。

 

大部分這些人,最初工作時都很興奮、凡事躍躍欲試,但時間久了或工作變枯燥了、加上被幫助的人若態度不好時,他們就容易沮喪發火,甚至還有見過有人因太生氣而直接轉頭走人,因為他們沒有得到「預期中的」肯定,他們期待藉由幫助別人來證明自己、來得到別人肯定,若這一份自尊心無法被滿足、還甚至被踐踏時,他們受傷的怒火也將更大。

 

有一個志工已經做了三十多年,不少久住病患與醫生護士都認識她,有幾次看到一些出院病患回診時,她一面開心跟對方打招呼、溫暖問候,但病人一離開後,她就會回頭跟我們說哪一位病患當年病情有多嚴重、她當時有多關心對方,雖然對方現在看來好很多,但希望以後不要又「重蹈覆徹」。

 

我一面聽著她慈祥和藹的口氣跟我們述說,一面覺得這一個病患、甚至他早已出院、早已不是病患,但在這一位志工眼中,他都從未康復,因為一個康復的病人對她來說,無法證明她本身的價值與能力,所以對方必須永遠不會好、或者康復後也隨時可能再入院才行。

 

若做好事的理由在「別人」身上、而忽略自己內心的自卑與陰影的話,別人就永遠不能好、自己也永遠在意別人對我們是否感激,並不斷重複對方曾有的苦痛來提醒自我價值。相對的,如果放在自己身上的話,我們就容易對正在做的事情充滿感謝,感謝醫院提供機會讓我們能適應新環境、打發時間、認識新朋友、賺得學分、或透過別人更認識自己等等。

 

若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心存感謝的話,不僅做起來更開心、別人更容易被我們的快樂渲染而被鼓舞。

 

若因為「同情別人」去幫助人,對方就永遠是可憐的、我們則是偉大的;但若因為「幫助自己」去幫助人,我們會感激對方,不是我們在幫他們、而是他們願意讓我們幫忙,真正被幫助的人是自己。

 

若早已過了很久,還有人用「溫柔關懷」問候,不斷提醒我們當年曾吃過的苦、犯過的錯、受過的傷等,表示對方需要透過別人的不幸才能讓自己好過,我們早已康復、而他們可能仍活在自卑陰影中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vie 的頭像
    Marvie

    Marvie的湖畔小屋

    Mar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