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Best Yoga Poses for a Beautiful Body.jpg

如何與身體直接對話?
 

你能想像,我們有一天能跟身體像朋友一樣輕鬆聊天嗎?

 

我以前只要身體不舒服就覺得好煩,一旦感冒就去看醫生也吃了不少藥,甚至後來兩個女兒出生後,大女兒小時候也是只要一不舒服,我跟先生總很緊張趕緊送她去診所,但因為加拿大兒童醫療規定,除非非得必要,為了訓練小孩本身抵抗力,一般小孩常見的咳嗽、流鼻涕、胃痛等都不開藥,發燒的話就去超市買非藥性的退燒藥吃,當然不吃也可以。因為有幾次拖著不舒服的孩子去診所,不僅等超久,最後只得到醫生一句「多休息就好」而空手回家的經驗,因此後來我們就變成,除非孩子不舒服超過三五天以上,而且徵狀沒有減緩,才有可能帶小孩去看醫生,要不然只會累小孩更累大人。

 

這開啟我對自身免疫力的好奇,這麼多年下來,我以為不舒服要看醫生吃藥才會好的觀念逐漸被改變,甚至發現我們人體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強壯且充滿彈性,而且不吃藥的自癒時間並不會比吃藥還拖更久,甚至前一晚咳嗽的話有時睡一覺就好多了。然後又慢慢發現,很多時候身體不舒服是在跟自己討愛,提醒自己能多點時間休息。

 

我們從小學校教導的身體器官、皮膚、骨骼等,雖然都知道這些「東西」都在自己「體內」,但卻從未真實去感受過它們,甚至我們需要藉由醫生與醫療器材才更了解自己,身體對我們就像外人一樣陌生,這種感覺令我不安,所以我才開始嘗試與它對話、試圖與我最親密的朋友對話。

 

以下我試過兩個對話方法:「科學法」與「直覺法」。第一個科學方法適合重視邏輯理論的人,另一個則適合重視感受直覺的人,我建議一開始從第一個方法來嘗試,畢竟我們比較習慣邏輯科學的思考方式,習慣所建立的信賴能幫助我們放鬆而更有效,第二個「直覺方法」則適合對自己靈性感受比較有信心的人。

 

科學法:

 

這個方法跟一般冥想差不多,同樣需要一個獨處的時間與空間,閉上眼睛讓自己逐漸舒服地安靜下來,可以坐著或躺著都可以。然後將注意力全然放在身體上,我會先讓自己熟悉「意識」在身體遊走的感覺,一開始可以試著從感受腳趾頭開始,然後逐漸往上到腳踝、小腿、膝蓋、大腿、一路往上到髖部、腰部、手部、胸部、脖子然後到頭部,如果注意力不容易集中,可以冥想一個光球或雷射光線從腳到頭掃描一遍,重點是掃描的「感覺」,有時會覺得被掃描的區域有點熱熱或麻麻的,那是能量被集中在該區的原因。

 

如果重複練習幾次覺得比較自在之後,可以將感受加深,當掃描過腳部時,不只感覺到皮膚的熱麻感,而甚至感覺到皮膚內的骨骼銜接、血液流動、筋絡彈性等,雖然不一定必要,但若事先在網路找出身體構造圖能幫助「掃描」的準確的話,當然也是一個好辦法,重點是把它當成一個有趣的過程,放輕鬆去嘗試。我一開始是因為喜歡看一個醫療相關的美國影集,而上網找很多人體器官構造來研究,後來發現它大大幫助「科學法」的練習,為人類身體構造的精密完美感到非常神奇。

 

繼續練習幾次後,會逐漸在身體不舒服的地方看到「黑影」、或者光線掃描時掃不過去而卡住、或者某些部位的熱麻感更強烈,此時停在那一個部位,透過想像力將光線或光球範圍變大包圍該部位,直接詢問它「我能為你做什麼」,有時候一開始得不到答案,但只要持續用光球或光線溫暖地包圍它,不僅身體會舒服一點,也能加快得到答案。甚至若覺得很累,也可以先將這些不舒服的地方記下來,休息後再直接只著重在這幾個地方重點加強,不用又從頭開始。

 

漸漸的會發現答案越來越清楚,有時候答案會以聲音、影像、感受以及靈感方式呈現。

 

直覺法:

 

這是我最常用的方法,我把身體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,所以我會在不舒服時直接問好朋友說「好朋友啊,我現在頭好痛,我能為你做什麼嗎」。

 

舉我左眼容易不舒服為例,我大學時期曾誤用隱形眼鏡藥水,導致左眼角膜潰瘍而住院一星期,之後我的左眼就很容易乾澀,當然用電腦過多也是主因之一。後來有一天我坐在桌前,閉上眼睛感受身體,然後我問身體說「親愛的,眼睛現在又乾又難過,我能為你做什麼嗎」,然後我依稀看到一個小小紅色的果子,嘴巴感覺甜甜的,我當時以為是「蔓越莓」,但心裡總覺得不夠「對」,卻又一時找不到答案。

 

過幾天後走在路上,我看到樹邊掉下很多小小紅色的果子,心想它們長的好像「枸杞」,然後突然就靈機一閃「對了!是枸杞不是蔓越莓」,當時「感覺很對」,何謂對的「感覺」?它除了是心中感覺機動之外,「靈機一動」更是一個很具象的呈現。當時走在路上時,我看著地上的果子、頭上的樹與天空、眼前的行人,腦中一閃「枸杞」這兩個字時,在那當下,整個景象明顯的「晃動」一下,當時我的身體並沒有動,但那一股晃動感來自我眼前的事物,有一秒突然變得更清楚,即使之前也沒有模糊,它就像突然戴上矯正眼鏡一樣,原本已經1.0的視力,一瞬間變成1.5般地超級清晰,然後又變回來1.0

 

這是一種靈性觸動反應,每一個人的靈性觸動反應都不太一樣,可能我相當依賴「視覺」包括用第三眼「看」靈性感受,所以才會在視覺上具體呈現。有些人的靈性觸動反應是起雞皮疙瘩、聽到「叮」或「嘰」一聲、心臟瞬間跳快一秒、或者身體瞬間發熱等等,或者上述都有取決於不同情況。

 

後來當我開始吃枸杞之後,乾眼徵狀明顯地緩和很多。

 

我每一次做靈性體驗與練習時,我都只抱持一個信念是趁機「休息」與舒服地「跟自己在一起」就好。我會專心去感受但不會一定要得到答案,今天得不到答案的畫,明天再嘗試就好,有人曾問我不擔心這樣放鬆反而很容易睡著嗎?其實趁此補眠也滿好的(笑),而且根據我的經驗,越放鬆反而越不容易睡著,過度在意使得肉體與精神緊繃,反而更容易疲累。

 

還有人問我,是不是從此不需相信醫療、只要相信自己就好?其實完全不是,反而從小就習慣醫療為主的我們,不應該一開始就逼自己「選邊站」,我們可以把醫療當成我們的好幫手,即使依然吃藥,藥物也會因為我們對身體的瞭解而發揮更好的作用,漸漸地我們會找回自己本有的抵抗力與力量,相信自己本有的健康與健全,當我們跟身體重新找回連結後,我們會比醫生早一步發現並了解自己不舒服的地方。

 

身體可是我們一輩子的好朋友、老朋友、最親密的夥伴,讓我們一起試著跟身體對話,身體可有不少事想跟我們說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vie 的頭像
    Marvie

    Marvie的湖畔小屋

    Mar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