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FB0FEB69-C629-4E66-A3E4-05E9734CBF7C.jpeg

 

每天到底有多忙?

 

以前羨慕很忙的人,現在卻羨慕不忙的人,跟忙碌無關,而是跟看待生活方式有關。

 

有些人還沒結婚生小孩之前,每天忙於工作,只要下班就覺得累到無法動彈、睡覺時間永遠不夠。但反而生了小孩之後,跟每天回到家照料幼兒、忙著泡奶、換尿布、哄睡、哄哭等忙得團團轉的生活相比較之下,上班時反而輕鬆一些,工作變成父母的另類「休息」時間。

 

從很多年開始,我就逐漸感受到「越忙反而越有空」的生活心得,只要忙的是每一件事都來自自己的選擇,心情自然比較能心平氣和面對,少了跟情緒拔河的時間與體力,大腦更能靈活運用,最後每一件事情都可以自然做好,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感。

 

當年剛搬來加拿大時,為了適應新環境與寂寞感,即使每天沒做什麼卻都感覺疲累。但幾年過去後,有了兩個小孩,照料孩子與家庭變成生活重心,如今每天工作、健身、張羅家人生活、照料孩子功課、買菜煮飯洗衣之外,依然還有時間讀書、看劇、寫文章(今年邁入第七年)、跟先生孩子們聊天、講故事等等。

 

每天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前,但就像跳著喜歡的舞蹈之外,處理完一件事再接著下一件、或者更常同時做兩三件事情,內心也覺得平靜從容。

 

當然,偶而也會發生忙到喘不過氣的感覺,那就是情緒低落時,那時覺得生活失衡,自己好像一直對外付出、卻找不到為自己應援的動力。或者身體不舒服卻一直忽略它時,就會覺得身體被忙碌拖著走,早上明明剛起床就已經覺得好累,才走到樓下就覺得體力全失,因為真正「忙碌」的不是事情本身,而是看待這件事的情緒與身體反應。

 

真正最耗時的跟事情無關、而是跟看待它們的自己有關。

 

記得有一次,難得跟一群久未見面的朋友們聚會,才到餐廳還沒坐下來,大家就「迫不及待」抱怨生活有多忙,每一個人每一天都被好多事拉著走、壓力有多大、薪水有多低、主管客戶有多不合理、薪水又有多微不足道,然後比較晚到的朋友一來,大家才問「最近好嗎」,得到答案幾乎每一個人都是「很累」、「很忙」或「又忙又累」。

 

大女兒曾問我:「為何大人總說自己很忙,難道不忙不行嗎?」,是啊!為何我們一天到晚都在講自己很忙,是因為不忙代表自己不夠重要、不夠被需要嗎?還是「很忙」是一個推託之詞?因為「很忙」所以沒時間運動、沒時間管夢想、沒時間相約吃飯、沒時間談戀愛、沒時間陪家人嗎?

 

再往下思考,這一份「忙碌」難道必須非得是「工作」不可,不能說為了陪男女朋友、陪家人、運動、興趣、跟朋友見面所以很忙嗎?這樣說難道等同於跟人宣告「我其實時間多到不行,非得找事情裝忙不可」,但只要因工作而忙碌,似乎解答了一切問題,大家也都能瞬間理解與體諒,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?

 

而加拿大的社會文化反而不太一樣,朋友們見面很少講到工作,大家都傾向聊興趣、男女朋友、球賽、健身、餐廳、旅遊計畫等,因為大家眼中「只會工作的人」等於「不懂生活的人」,所以為了避免讓人覺得自己無趣、生活沒品質,大家碰到面就會「忙著」聊「工作之外的生活有多忙」。但其實這樣也有點奇怪,畢竟除了家庭之外,大家每天明明就花最多時間在工作上。

 

因此以前我會羨慕很忙的人,但現在我羨慕不忙的人,不管一個人每天有多少事情,只要對這些事情都還頗能接受,不管遇見什麼人,都覺得還能相處愉快,不管事情多或少,生活都會覺得挺有意思,而不會覺得自己忙的頭昏腦脹,因為生活在快樂中、快樂在選擇中。

 

對生活選擇的滿足感增加,就能減少處理情緒的時間,生活時間的運用就更餘裕從容,即使遇到突發狀況,更能耐著性子把事情一點一滴做好,少了跟自己內心過不去的糾結,就能減少投射自身恐懼到別人身上,而引起的憤怒與不滿。

 

「很忙」不是口頭禪、不是炫耀、更不是推託理由,而是如何看待生活的方式,真正想做的事情一定能找出時間去做、不想做的事情即使鎮日沒事都依然不想做,如果內心對生活不滿越來越大聲,就會覺得自己越來越忙、而且都在瞎忙。

 

對生活的「忙碌感」,原來是一個檢視自我的最好方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