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STAN-pediatrics-cover.jpg

人生有很多課題需要面對

但別忘了,我們也是別人的課題

 

媽媽有一個朋友的女兒,幾年前嫁到一個家境頗富裕的家裡,會說是嫁到「家」而不是嫁給「人」,因為婚後她不僅跟公婆同住,也連帶頂起家中傳宗接代的重要任務。婚後五年間已經生了三個孩子,婆家還希望她能繼續再接再厲。表面上看來她不需要為了金錢愁苦,家裡也有保母與管家,但就像連續劇裡的豪門世家一樣,表面榮華但箇中辛苦只有當事人能了解。

 

媽媽的朋友當然十分心疼她的女兒,逢人就抱怨她女兒婚後的辛苦、公婆的強勢與丈夫對家庭的漠不關心,周圍的人在背後說「那也是她女兒自己當初的選擇啊,選擇後就要去承擔」,也有人會說「這就是有錢的代價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」。

 

但轉過來想想自己的人生呢?如果用「局外人」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人生,我們也都是一個個在「自己選擇下」所承擔的後果,不管是遭遇的辛苦或付出的代價來說,乍看是別人給我們一個個辛苦的「人生課題」之外,我們的一舉一動也同樣給予對方「人生課題」的挑戰,這就是自由意志下的選擇與演出。

 

再怎麼沉默、溫順、服從的人,他們的順從也來自他們的選擇,相對的,令他們選擇用「順從」來面對的人生課題底下,「順從」的決定也會影響另一個人的「人生課題」,沒有真正被害者或加害者的身分,沒有人總是被害者,即使有,這也來自每一個人自己的選擇,同樣的,被害人的選擇也會影響到加害者的人生課題,生命本身本來就是一環扣著一環、息息相關。

 

我也曾經把自己放在被害者的位置,每次面對某個人我總要刻意隱忍與壓抑自己,不管是為了薪水或維繫一段關係,但事實上沒有人是天生的好演員,另一個人也並非全然不知情,我們的壓抑隱忍底下也充滿飽滿尖銳的能量,刺得對方總是看到我們不順眼,下意識對我們所做的事情總感覺不滿意。

 

但這不代表我們需要責怪自己,正好相反,反而這是要提醒我們不應該再壓抑與隱忍,不應該再對自己與對方的「人生課題」丟下不管,而是好應該要將它從地上撿起來,認真的思考要怎麼處理面對,因為「壓抑」這個選擇看來已經不再有效,我們需要思考另一個更有效果的「選擇」。

 

為了自己好,也為了對方好,更為了彼此的「人生課題」好。

 

而這個對雙方都好的選擇不是建立在「雙贏」的局面,雙贏是以靈魂的層次來看,但以三維層次來說,只要單純想著哪個是真正對「自己」好,那也就是對對方真正好的方式。因為靈魂真正的看法來自大格局看待,當我們真正為了自己好而做出選擇之後,對方也會被鼓勵來只為自己做選擇,兩個乍看是以自私為目的來做出的選擇,事實上才是真正對彼此都好的方式。

 

講回剛剛豪門媳婦的例子,若這個委屈的媳婦下定決心要跟公婆明講,希望重新握回婚後主控權,或許會引起家族戰爭,但公婆也能藉此被逼著來思考自己對兒子婚姻介入的反省,這個反省不一定會讓他們改變作法,但起碼讓他們明確了解媳婦的真正個性與不悅,也逼著丈夫去思考婚姻與家庭的關係,結局不一定是美好的,有可能吵到最後會離婚或分居,但這一段此家庭的生命課題就是要來思考在家庭中「自己」真正要的是什麼?

 

我自己曾在某一世中有一個姊姊,因為那一世的父母過世得很早,她為了照顧我總是不斷工作,因而犧牲了學位、青春與婚姻,後來在那一世中即使我結婚了,她依然選擇住在我家附近照顧我與家人,我對她一直充滿感激但也很有壓力,她既是姊姊又像媽媽,總是叨唸並介入我所做的很多決定,我很想要她不要再管我去過自己的人生,但又擔心若我真的不理她了,她一個人也實在太可憐了,一直到後來兩人長年累積的壓力,讓我們一見面就爭吵不斷,那一世就在我們未解開的心結中結束了。

 

而今生我又遇到當年的姊姊,她這次扮演我人生另一個角色,但相同的是兩個人持續著明明很在意彼此,但情緒卻容易一觸即發的劇情,當我後來看到這緣分後一開始反而更生氣覺得:「原來以前就不合,難怪現在依然受不了他」。但又過了幾年後我逐漸了解,唯有讓我快樂,才有可能讓彼此快樂,因此我開始不再壓抑而講出內心的想法,也接受對方與我看法的不一致,畢竟我有講實話的權利而對方也有,即使看法不一致但只要是實話,我都應該予以尊重。

 

改變心態後我又逐漸回憶出,那一世與姊姊除了晚年的爭吵之外,其實我跟她很多個性很相像,我們也曾經生活的形影不離並給予彼此滿滿的愛與溫暖,血緣與相依為命的愛,讓我們那一世不只有無奈與委屈的「人生課題」,也充滿著愛與依存的「人生體驗」。再回想到今生中「姊姊」在我人生的另一個角色,那一份喚醒的愛與依存又回到我的心中,內心覺得溫暖與慶幸,慶幸我與她又願意再次面對彼此未解的課題,更希望我們這一世能做得更好也更圓滿。

 

好與圓滿的定義是由我們當事人內心的「感受」來決定,若這個人不再只是激起內心的不滿,甚至還多了更多理解與愛的話,我們與這個人的這一部分人生課題就完成了,即使不行也沒關係,下一世雙方都還可能再次回來面對,我們自己可不會輕易放過自己啊。

 

當我們對人生課題感到辛苦疲憊時,別忘了自己也是別人的人生課題,唯有從自己開始為了自己好的去面對與改變,對方才有可能被激勵去思考,也有可能對方老早已經在面對與改變,我們才是選擇視而不見的那一方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vie 的頭像
    Marvie

    Marvie的湖畔小屋

    Mar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